资讯中心

VIABAHN 辅助解剖外旁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病例

2022.08.05 567 分享


VIABAHN辅助解剖外旁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病例


1  病例基本情况

患者男性,60岁,主因左足静息痛伴溃疡2月入院。既往长期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轻度脑梗史,吸烟30余年,每天一包。1年前左下肢因严重缺血行高位截肢术,2月前曾经冠脉支架植入术。入院查体见左小腿肌肉萎缩,第1、2足趾坏疽(下图),足趾屈伸活动存在。



2  术前详解

自左髂外动脉至腘动脉P1段长段闭塞,管壁钙化严重,周围细小侧枝建立;腘动脉P2、P3段通畅,膝下胫前及腓动脉通畅。

3  手术方案选择

选择的治疗方案

  1. 患者全身状态差,难以耐受长时间、大范围的开刀手术;且患者左下肢萎缩,大隐静脉纤细,不能作为搭桥血管。

  2. 全腔内技术开通如此长段血管难度大,且远期通畅率低;且需注意重要侧枝动脉的保护。

最终选择的治疗方案

  1. 左股总动脉切开,内膜剥脱,为近端髂动脉的腔内开通建立操作入路,同时缩短股浅动脉段腔内开通的长度。

  2. 为尽可能保护周围侧枝动脉,尤其是腘动脉P1段起始处的重要侧枝,选择远端逆穿,而非开刀。

4  手术过程

a. 全麻,左腹股沟纵切口,暴露股总动脉、近段股浅动脉及股深动脉。

b. 直视下逆穿股总动脉近端,置鞘,造影,确认病变范围。

c. 逆穿左腘动脉P3段,V18导丝配合Trailbalzer导管逆行通过病变,于股浅动脉中段,反复尝试无法通过病变段。遂快速用力推送导丝,使其破壁达股动脉外。透视下可见导丝头端弯曲成襻(图A),且未进入静脉内。

d. 逆行推送导丝至腹股沟切开区(图B)。

e. 对股总动脉、近段股浅动脉及股深动脉内膜剥脱(图C,白箭头所示为硬化内膜斑块)。

f. 直视下,将V18导丝穿入近段股浅动脉管腔内,并自股总动脉引出,建立腔内操作通道(图D)。

g. 腘动脉入路,逆行推入3-100mm Savvy Long 球囊,顺次扩张病变段,直至股总动脉(图D,白色箭头为球囊)。

h. 7F-60cm长鞘经股总动脉入路,顺行通过病变,循鞘管依次植入5×100mm,5×150mm,5×100mm VIABAHN 支架,各支架间重叠约5cm。近段支架置入股浅动脉近段约4cm,并缝线约束固定(图E),注意不覆盖股深动脉开口。5/150mm球囊后扩。

i. 左髂外动脉狭窄处植入8/60mm支架,腘动脉夹层段植入6/100mm支架。

j. 再次造影见左髂外动脉至腘动脉原病变段开通,支架内通畅,膝下动脉流速增快。

5  随访结果


术后予口服利伐沙班(5mg/日)+阿司匹林肠溶片(0.1g/日)+硫酸氢氯吡格雷片( 75mg/日),持续3月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。1周后CTA检查提示支架形态良好(图A为髂外动脉段支架,图B中三个白箭头所示为三枚VIABAHN 支架,图C为腘动脉支架段;图D白色箭头所示为腘动脉P1段侧枝动脉),膝下胫前、胫后及腓动脉显影。

3月后当地医院行左足第一足趾截趾。1年后随访见左足第一足趾创面愈合,无静息痛。超声检查提示左腘动脉支架段60%狭窄,ABI为0.48,未进一步治疗。

6  病例经验总结

a. 基于患者全身状态及血管病变特点,我们选择个这个杂交方案(术式如下图所示)。该方案减少了手术切口,且避开了腔内开通最严重闭塞段的潜在困难,以VIABAHN 支架作为桥血管,建立起股-腘动脉的通路。

b. 对于严重下肢缺血的患者,侧枝动脉的保护尤为重要。措施之一在于减少切口的范围,之二在于逆穿。

c. 在导丝进入股浅动脉中段,推进困难时,果断穿破管壁,于管腔外建立旁路。穿破管壁时,导丝以成襻形态穿出,而非直接刺出,避免直接刺入静脉,同时减少了对周围神经及肌肉的损伤。

d. 以VIABAHN 覆膜支架作为桥血管,相互之间长段重叠,加之周围肌肉的包绕,使之有较好的密封性,而不会向外渗血;同时,其支架内为肝素涂层,具有较好的远期通畅性。更为有利的一方面是,支架避开了血管最严重的闭塞段,管腔外的支架无硬化斑块的挤压,理论上有更好的远期通畅性。

点 评

此病例全身状况差,下肢动脉长段闭塞合并严重钙化。这对于开刀手术抑或腔内治疗都是一个巨大挑战。作者创新性采用杂交技术,通过远端逆穿保护重要侧枝动脉,中段以VIABAHN 建立解剖外旁路规避严重闭塞段,近段内膜剥脱改善流入道。该方法跳出既往追求管腔内开通病变的局限性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处理严重钙化闭塞病变的新视角。同时,该方法也体现了VIABAHN 覆膜支架在下肢动脉病变治疗中特有的优势,即良好的柔顺性、密闭性,以及潜在较好的远期通畅性。


返回顶部